【本文素材创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林昌松主任、刘清平副教授
【本文文稿整理】许赫赫
治类风关,有人治出了胃出血,高血压,股骨头坏死。为什么?这是滥用激素惹的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告诫风湿疾病患者,应当上正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不可擅自滥用药物,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
专家简介:林昌松
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八内科)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纪藩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运用经方治疗风湿病及内伤杂病。具有较扎实的中西医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和协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2项,省科委课题2项……【详细】
求医问药三十载 上当受骗警世人
三十年老风湿 乱吃药来胡就医
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是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丈夫李先生是公务员,儿子去年考上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美满的小家庭啊,可惜的是,王老师不幸身患不死的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且被这个病折磨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刚开始,王老师才20出头的时候,刚参加工作,手关节肿了,很痛,早上特厉害,开门都困难,一开始王老师都是去正规大医院风湿科看病,医生也告诉王老师要长期治疗,可是,王老师想着自己年轻嘛,不太重视,关节痛就吃几片止痛药,止了痛就继续工作,就这样,王也结婚生了孩子,可过了两年,就越来越严重了,关节肿痛不说,还开始变形了,给孩子洗澡,上课写板书都有些影响了,王这才紧张了,听别人说,哪有特效药吧,王就想法设法去买,哪个医生治得好吧,王就找上门去看,大半个中国都去了,吃了不知多少特效药,跑了不知多少冤枉路,花了多少冤枉钱。可这病真顽固,一直折磨王老师,天天痛,王老师四十几岁就提前退休了,王老师的家里人也给拖累了几十年。王老师的老伴儿老李也责怪自己,让心爱的妻子乱吃 “秘方”、“特效药”,都没怎么去正规大医院坚持看过。
治类风关 治出了胃出血骨坏死
这次发生的事情,更是让这个本来已经很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让王老师的病情更加严重。丈夫老李帮着王老师上网查找有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资料,看到了一个专治疗类风湿的医院的网页,说和外国专家合作,研制了一种基因治疗新药“速效类风灵”,专治类风湿,可以三天起效,半年根治,永不复发,还保证免费试用一周,有效再买,无效退款。老李很快的就给这家网站写信要来了药,王老师试吃一周后,发现关节肿痛都消了,人也精神了,还能去小区散步了,心里那个高兴啊,立即寄了半年的药费去买药,这药也不便宜,一个月得三千多啊。王老师吃这药头两月还行,就是人开始胖的厉害,特别是这脸,越来越胖,皮肤也差了,碰一碰就一块青斑,心里害怕了,就不敢再吃那药了。但是这药还不能停,停了以后,王老师就浑身没力,头痛、恶心、肚子痛。一天中午,不知咋的,王老师胃里难受,就吐了很多咖啡样的东西出来,把这两夫妻吓坏了,叫120到了医院,一查才知道是胃出血了,就住了院。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医院医生还告诉老王夫妇,王老师同时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股骨头缺血坏死。医生说,这是由于长期大量吃激素导致的。
警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鸦片” 健康生命的毒药
激素,素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鸦片”之说。鸦片两个字,充分体现出了,激素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微妙关系。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有半个世纪是历史,它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最具有争议性的药物之一。由于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非常强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医生和病人均有很强的吸引力。有些病人为了缓解痛苦自己吃激素;有些医生为了显示自己“药到病除”,给病人注射激素;有些诊所为了显示自己的“祖传秘方”特效,在自制的“中成药”里掺入激素;还有不少病人在港澳地区购买“抗风湿的特效药片”(实际上均是“激素+止痛药+维生素”)。等等原因,导致病人依赖上了激素,脱离不了激素,成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瘾君子”。
病人长期大量的服用激素,易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如食欲亢进、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症、痤疮、水肿、高血压、糖尿病、月经紊乱、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骨质疏松等。因此,长期滥用激素的后果,甚至比类风湿疾病本身更为严重。
林主任告诉小编:王女士的病情比较重,属于类风湿活动期,实验室检查指标都很高,并且由于长期大量服用激素,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股骨头缺血坏死,一般状况也差,生活不能自理。
林昌松主任中医师
林昌松,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纪藩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经典临床研究所副所长,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六省防治风湿类疾病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并留校工作,擅长运用经方治疗风湿免疫病及内伤杂病。
科学研究:坚持临床实践和科研实践,积极开展《金匮要略》理法方药指导风湿免疫病治疗的研究。师承陈纪藩教授,200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开展通痹灵系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项,发表科学论文50篇。2006年“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委成果鉴定。主编出版《风湿病中西医防治知识问答》、《甲亢中医疗法》,参编《从生活中防治甲亢》、《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一病一方剂》等著作,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指导硕士研究生25名、博士研究生4名。
学科建设:提出金匮学科建设与风湿免疫专科建设紧密结合,以临床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学带动临床的发展,以科研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医教研紧密互动、深化经典回归临床的学科建设模式,创新中医教育新理念。2003年8月所在风湿病专科被确立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单位,2004年10月提前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验收为省级重点专科,2009年1月风湿免疫科在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省内三甲医院中独立的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风湿免疫科,同时成为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协作成员,金匮学科成为全国同类课程中唯一拥有临床教学基地的学科。2008年《金匮要略》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所主持“金匮要略精品课程网站”获第五届全国医学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2008年“金匮要略课程建设与创新”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个人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推动风湿病学术发展贡献奖”。
教学研究:完成修订金匮要略本科、研究生、七年制及中西医结合本科各层次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训方案,编写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教参《金匮要略讲义》、《金匮要略教与学》、《中医经典选读》、《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伤寒金匮方剂歌诀新编》、《经典研究思路与方法》、《金匮要略百题精解》、《听名师讲经方运用》等。2006年完成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中医风湿病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2008年完成金匮要略远程教学网站的建立。主持教学课题多项,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获教学成果3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