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正文

滥吃中药小心损坏肾脏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1日

2015-02-24 来源:中医咨询

    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大多数中药都是天然、无副作用的,所以长期服用中药的现象非常普遍。可是“中药也是药,是药都有三分毒,”中药也会有副作用,老中医认为,乱吃中药可能导致肾脏损害。

   

  中药,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的代名词,许多人甚至煲汤时也会放些中药材。肾内血液科医师提醒,滥用中药可能导致肾脏损害。

  肾脏承担着人体的代谢排毒重任。以人每天排出1.5—2升的尿液来算,肾脏每天实际上要循环往复地处理180升原尿,是前者的100倍左右。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依靠肾脏进行,而药物的分子量大小、脂溶性、蛋白亲和力会影响肾代谢,形成积聚。在肾脏的过滤工序中,一旦药物反复、长期积聚在肾中,容易引发肾损伤。

  据统计,有可能致肾脏损害的中药,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民、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汞、铅类和其它矿物类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利用中草药减肥较为流行,然而这些中草药含有马兜铃酸,虽具有利湿清热的功效,但这种成分会损伤肾小管,导致不可逆的肾脏损伤,长期服用可演变为尿毒症。

  民间常用的“朱砂煲猪心”,其含过量的汞(水银),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服用。黄药子常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秘方”,但其中含有毒素,对肝、肾功能有影响,不能久服。“闯下大祸”的龙胆泻肝丸,因为其中含有马兜铃酸,导致很多服药者发生肾脏损害。

  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已经证据确凿,国家卫生部曾发出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12种含马兜铃酸中草药“黑名单”,包括:龙肝泻胆丸、排石冲剂、分清止淋丸、妇科分清丸、甘露消毒丹、复发珍珠暗疮打丸、独活寄生汤。含马兜铃酸的常见中药材还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木防己、天仙藤、细辛等。

  专家提醒说,患者发现肾损伤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必须继续用中药,也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组方配伍、正确炮制、改变煎药方法、控制用药剂量等办法,减少中药的毒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