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髋关节扭伤常见于5~10岁的儿童,2~5岁者次之,10~15岁者又次之,成人罕见,属儿童多发病。髋关节的前、后、内、外各个部位的软组织均可有扭伤,其病理变化的认识尚未清楚,但对本病的存在是公认的,故本病的名称多样,如“髋掉环”、“小儿髋关节扭伤”、“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囊炎”、“小儿髋关节半脱位”、“小儿髋臼错缝”、“小儿髋关节圆韧带嵌顿”等(采用手法治,可即恢复功能)。
病因病机
本病因髋关节外伤引起,以髋关节内旋位或外展外旋情况损伤为主,如跳皮筋、跳马、跌仆、踢球时踢空、跳跃等,损伤后肌肉痉挛可引起关节位置不正,位置不正又能挤压或牵拉圆韧带或使关节囊嵌顿于关节间隙,又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
1.有明确外伤史,如跳马、劈叉、跳皮筋、蹬山、跑跳等。
2.伤后患髋疼痛,急性损伤后即出现患髋疼痛,但多数情况下多在次日开始出现髋关节疼痛,疼痛程度不一,轻者仅述髋部不适或吃力,压痛点多在腹股沟或大转子上、后方,有时腹股沟可触及肿胀,部分病人诉膝痛。部分患儿就诊时,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诉,查体时不要只注意膝关节,应对患侧髋关节,应对患侧髋部做相应检查,因为闭孔神经的分支,由髋关节穿行支配于膝关节附近。
3.跛行、行走时以足尖点地、不敢屈髋活动,轻者述髋部乏力,行走时别扭,髋关节活动受限。
卧位时检查,患肢与健肢比较可见假性不等长,可长或短于健肢。
治 疗
1.患者俯卧位,医生于患髋后、外侧行法、按法、掌揉法使肌肉放松,之后患者仰卧位,于腹股沟处施以指揉法、掌揉法、捋顺法以缓解疼痛。
2.根据患肢长短情况,选用以下手法:
⑴ 患肢假性长于健侧者,可选用以下法:
A.屈曲复位法: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医生立于患侧,一手(以虎口)按扶髋部前方,另一手握其踝上部,握踝之手顺患肢方向向下轻牵,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将患肢向内环摇数次,随即将患肢在内旋内收的同时向上屈膝屈髋,扶髋之手改置于膝下,用力向下按压,使之尽量屈曲,然后把患肢放直,反复2次,与健肢比较,如两腿等长即可。
B.屈髋指顶法:
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医生立于患侧,一手(以虎口)按扶髋部前方,另一手握其踝上部,握踝之手顺患肢方向向下轻牵,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将患肢向内环摇数次,再将患肢尽量屈曲,扶髋之手放置膝部,用力下按,使膝紧靠于胸,足跟接近臀部,然后将患肢内旋,嘱其侧身向健侧(患肢在上),同时扶膝之手以拇指顶推坐骨结节,再将患肢缓缓伸直,假性变长之腿,即可恢复正常。
⑵ 患肢假性变短的患者用以下手法:
外旋牵拉法:
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医生立于患侧,一手(以虎口)按扶髋部前方,另一手握其踝,握踝之手顺患肢方向向下牵拉,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将患肢环摇数次,然后向远端牵拉,再迅速屈膝屈髋,按扶髋关节之手改置膝部,用力下压,然后使髋关节在屈曲位做外展外旋2~3次,在髋关节外展外旋情况下突然用力拔直,变短之腿即恢复正常。
3.于髋关节周围做放松手法,擦、散即可。
调 理
一周内应注意休息,减少髋关节活动。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