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正文

细谈中医里的“毒”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3日

中医对毒的定义是微妙的,有时是一种病,有事是一种状态,那不同情况下,“毒”字要如何理解呢?我们看一下。

细谈中医里的“毒”

在阅读医学著作时,经常能见到“毒”字,在临床上也经常用到“毒”字。”毒邪”常被用来阐释某些疾病的病因病机,说明药性和治法等。

“毒”字在中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如说明病因时有“热毒”、“湿毒”、“温毒”等,而治疗又有“解毒”、“化毒”、“以毒攻毒”等。从造字法来说,云’、讲“毒”是中性词。“害人之草”也非指现在的毒草,而是指对农作物有害的繁茂的杂草。中医中“毒”的含义则更加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一泛指药物或药物属性。

二指病名,如丹毒、阴阳毒;三指病因,如热毒、淤毒;匹治治法,如解毒、攻毒;五为虚词,某些情况下为了满足证名的字数,拿毒字作衬托,如湿毒F注,病因就是湿邪,毒字并无特殊含义。毒邪致病表现复杂多变,各种毒邪致病特点不一,但共同特点表现为:~、剧烈性:致病力强:传变迅速,危害严重,极易致死,病情多呈急、危之象;二、顽固性:毒邪凝结气血,胶着不化,缠绵难愈。

三、相兼性:毒邪往往相兼为病,如湿热毒、痰湿毒等。

通过介绍,您对“毒”了解了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