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辛、苦,寒。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应用】
1.胸胁、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经,能行气疏肝,和中止痛。治疗肝胃气滞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单味服用即有效,或与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
2.泻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热解毒辟秽,味辛行气止痛。可取鲜品捣汁服或干品研末服,或与葛根、黄连、木香等配伍,用治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所致泻痢腹痛。
3.疔疮肿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本品苦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之功。治疔疮肿毒,可单味研末,水蜜调敷,或以鲜品捣敷;若治皮肤湿疮,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矾、五倍子、炉甘石等;治毒蛇咬伤,则每与白芷配伍,内服并外用,或与穿心莲、蚤休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散剂每次1.5~2g,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鉴别用药】木香与青木香均有行气止痛之功,均可用治脘腹胁肋胀痛,泄泻或呕吐,以及泻痢、里急后重等症。但二者行气的特点不同:木香辛散苦降,芳香温通,主入脾胃,通理三焦,而尤擅调中宣滞,脾胃气滞而有寒者用之最宜,并可用治黄疸,疝气疼痛等症;青木香辛散苦泄,微寒清热,主入肝胃,兼能解毒消肿祛湿,肝胃气滞而兼热者用之最宜,尤善治夏季饮食不洁所致的泻痢腹痛。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