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正文

中医药美容讲座--四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1日

  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是中医学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

  望诊:凡能用眼睛看到的,如神、色、形、态、舌象、排泄物、小儿指纹等,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但尤以舌诊、色诊为重点。

  舌诊主要是看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脏腑的虚实等。连续观察可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等。

  舌质与五脏有对应关系;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边属肝胆,舌尖属心。

  舌质的颜色:红为有热,淡白为血虚,紫为寒证或瘀血等。

  舌质的形态:胖为气虚,瘦为阴虚等。

  舌苔: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

  望舌苔主要包括苔质与苔色两个方面。

  苔色:一般为白色,黄苔为有热,黑苔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苔质:苔的有无,苔的厚薄,苔的润燥,苔的分布情况等。如苔厚主痰饮、湿邪、积滞。滑苔主寒主湿,剥落或无苔为阴虚等等。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望色与五行、五脏关系密切。如:面色青多与肝有关,红多与心有关,黄多与脾有关,白多与肾有关,黑多与肾有关等。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通过听觉和嗅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听声音

  包括听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根据强弱,节奏、清晰度等来判断邪正的强弱虚实等。

  嗅气味

  包括身体气味和排泄物气味。如口臭是胃热,排泄物气味微有腥臭,多属虚寒或寒湿等。

  问诊: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须问经带产,小儿尤问麻疹斑。

  化妆品使用过程中,尤其是效果、过敏等方面,问诊是非常重要的。

  切诊: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来了解病情的方法,包括脉诊和按诊。

  脉诊

  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

  寸关尺三部脉,是以两手的桡骨茎突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脉诊是通过脉诊的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大小、节律是否均匀等来作出判断。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诊脉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如脉之迟数,均以息计。正常为一息3-4至。

  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平脉"(。有病时的脉象则叫做病脉。

  脉象约三十种。其中浮、沉、迟、数、滑、涩、虚、实为基本脉象。

  按诊

  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获得诊断印象的诊察方法。

  1按肌肤,按触全身皮肤的寒热、润燥、肿胀和疮疡。

  2按手足的寒热变化,可探明病证寒热虚实。

  3按胸腹,根据病情,有目的地触摸、按压或叩击以诊察内脏的病变。

  4按经络腧穴,以探寻异常征象。

  对于皮肤的弹性,肿胀、干燥、温度等,都可以用按诊来了解。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