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正文

中医药美容讲座:气、血、津液、精(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1日

  内容摘要:气、血、津液、精等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精等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

  1,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无形而不断运动的特性。

  2,生命活动的动力。

  气的主要来源

  1、先天之精气--来源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2、后天之精气--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又称天气

  3,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又称谷气。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气的分类

  (一)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根源于肾的气。功能(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2)推动、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二)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1)走息道而司呼吸--助肺呼吸,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2)贯心脉而行气血--助心行血。(3)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

  (三)营气: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粹部分化生。功能(1)化和血液。(2)营养全身。

  (四)卫气:行于脉外。生成: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功能:(1)温养作用,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维持脏腑的生理功能。(2)调节作用,司汗孔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恒定。(3)防御作用,机体抗御外邪的首要屏障。

  (五)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

  源于肺吸入的清气,脾胃化生水谷精气与肾中精气。根据气所在的脏腑经络称之为某脏腑之气或某经之气。如:心气,肾气等。这里的气指的是在生命活动中的具体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式。故脏腑经络之气的虚实,不是指其形态器质的损伤如何,而是指其生理功能的异常。

  另外,气还有多种含义,如正气,邪气,中药中的四气等。

  气的生理功能

  (一)推动作用

  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2、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二)温煦作用

  1、维持人体的体温

  2、维持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3、维持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循行

  (三)防御作用

  1、可以抵御外邪入侵。2、驱邪外出。

  (四)固摄作用

  1、固摄血液,防止其溢出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控制其分泌量和排泄量,防止体液丢失

  3、固摄精液,防止妄泄

  4、固摄脏腑,使其位于恒定的位置

  (五)气化作用

  气化: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六)营养作用

  具有这种作用的气主要是指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血

  血是运行于脉中具有很强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血的生成:主要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

  功能:血具有很强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液在脉中运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在美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的营养和滋润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肤毛发润泽有华、感觉活动灵活自如等。如果血液生成不足或过度耗损导致血液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弱时,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指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皮肤干燥、头发枯焦等一系列血虚失于濡养的症状。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