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五行学说,是将大自然的各种物质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它们之间有各种联系。中国学家把五行学说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病理现象,疾病、药物的分类等方面的自然规律,用于养生,美容、防病、治病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
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五白膏:白芨二钱、白芷二钱、白蔹一钱半、白附子二钱、白丁香一钱半、密陀僧一钱。上药共研细末,用四分之一蛋白搅拌调成稀膏,每日睡前先用温水洗面,再用此膏薄薄地敷在脸上一层,等干后洗去,效果很不错。
黑五类: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枣。都有补肾健身的作用。
②推演法。五行学说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内在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另外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以此类推,则"皮毛"和"鼻"属于金,等等。
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
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三)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如着急上火时皮肤容易起疖疮,就是心火旺可以乘金,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见面色发黄,多属脾虚;面色发白,多属肺虚等。
再复杂一点: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等等。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面色发白,可以养肺气,面色通红,可以泻心火,等等。
处方用药方面,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清脾胃热是治疗心火旺的一种方法。
五)药物的分类: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