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脸色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医师们也经常通过观看患者的脸色作为判别疾病的参照,这是由于人的全身气血的盛衰。
正常脸部容貌、气色的表现
人的正常面容应该具备以下九点:一、有朝气;二、表情正常无异状;三、从容;四、无痛苦貌;五、无意识障碍;六、神情无异常;七、无浮肿现象;八、无贫血及黄疸;九、给人有理智的印象。
病态容貌气色
一、满月脸。临床症状为面颊红肿圆胖,犹如满月形。由于脸部脂肪、水分堆积,正面也许看不到耳朵,侧面甚至看不到鼻尖,毛孔粗大、多痤疮。这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时特有的面容,也可能是心脏病或肾脏病的先兆症。
二、脸部肤色苍白浮肿。压之有下凹现象,晨起尤为明显,可见于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三、濒死病人面容,即所谓“死相”。临床表现为眼窝凹入,目光呆滞无神,瞳孔散大、无光泽,鼻端变尖,鼻翼扇动,脸成铅灰色,几无表情,多见于危重病人临死前的征兆。
四、莫名其妙的笑。多见于精神病人。这种情感表现并不稳定,有时突然收敛笑容,表情严肃,有时又变笑为涕,反复无常。
五、腮肿。腮部突然肿起,面赤咽痛,多为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为大头瘟。腮肿喉不肿者为耳下腺炎。
六、颜面抽搐。是指眼睑、嘴角及面颊肌肉的抽搐,通常只出现于一侧,是神经兴奋性过高的表现,可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或颜面神经麻痹的征象。
七、贫血面容。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齿龈及舌色淡白,眼内眦白无血色,容貌枯槁,神疲乏力,气短似喘,多属气血不足的虚证,见于各种疾病原因的贫血。
八、脸部经常长痤疮者。大部分是肝、胃、大肠燥热所造成,也有的是油性皮肤,分泌油脂过多,加上灰尘感染,造成毛细孔阻塞,演变成发炎性痤疮。
九、妇女脸部、额间或口唇周围长痤疮,并且面黄色滞者,多为月经不调、女性激素分泌失常。
十、脸部如出现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改变(蜘蛛痣)多为肝硬化征象。
十一、一般健康人的脸部气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光泽,气血充盈,经气内含,而容光焕发。
十二、紫黑色出现在脸上时,表示肾功能有异常,应注意防范。
十三、脸上出现红色,是有朝气的象征,但应注意是否有高血压或心脏病。
十四、脸色深红,有时是愤怒的表情。
十五、面部出现橙黄色,是肝胆功能异常的表现。
十六、面色发赤者,一般为火或阳热之证。五脏热病,先见面赤红。
十七、左颊见赤色,主肝经有热;右颊见赤色,主肺热多痰;两眉之间见赤色,主心经热邪;鼻尖见赤色,主脾经有热;下颏见赤色,主肾热。
十八、小儿若见满面暴红,可能为感冒发热之象。
十九、孕妇若两颧发红如火者,多主难产,若面赤舌青为胎死腹中。
二十、《内经灵枢五色》说,有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猝死。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心肌炎,是心脏骤停的先兆,而且在出现颧红如大拇指指印到猝死,间隔时间很短。
二十一、久病患者,若脸上忽然出现红点者,愈后不良,多为难治之症。
二十二、妇女面色暗红、唇色偏紫、形体肥胖者,常有月经过少或闭经。
二十三、妇女面白颧红如妆而消瘦者,多见月经先期、月经经血过多或过少。
二十四、小儿麻疹将发作时,面部,特别是两腮显著红赤,并伴有身热、呼吸气粗、咳嗽、流鼻涕、眼结膜*、眼皮微肿、怕光、眼泪汪汪。
二十五、面色发黑主痛,但询问病人无痛感,可能为肾伤或房劳过度。
二十六、面部呈现烟熏黑色,其人一生多病,若满面如湿炭之滞黑色,应预防暴病突发。另外面黑目白者也为不祥征兆或肾亏之症。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