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正文

身心健康 一样都不能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1日

  心身相应,这是因为人的心理生理是统一的。我们的健康更多地是由精神和思想共同决定。生理是心理的基础。任何的心理行为都结合着一定的的生化反应。美国曾公布一项调查结果:约35%的人,因为生活过度紧张而引起了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和高血压等。几乎所有的神经性消化不良、失眠症、头痛、蛀牙、后天的心脏不适症及部分的胃溃疡、麻痹症等,都由恐惧、焦虑引起,或直接与它们有关。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不是今天头晕,就是明天胃疼。有的一查才知是患了精神抑郁症。   众所周知,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如今各种压力带来了过去没有出现的问题。年轻人面临升学就业的压力,中年人面临下岗、购房等许多实际的困难,而老年人对公费医疗改革的不理解,种种情况都容易促发许多疾病。现在人们对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的认识,对情感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各种压力造成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缺陷已经比较重视。但是,在综合医院,对以躯体形式为主诉的抑郁和其它情感障碍的识别率却不高。发生诊断率低的原因是,接诊医生只处理躯体疾病,忽视了情感障碍及其导致的疾病。这些病人长期往返于各科,以各种器官不适主诉就诊,做过各种检查,有的病人为弄清心脏不适的原因,甚至可以做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术。至于CT、MRI等无痛性检查更是不计其数。

  非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人格及适应障碍在心理门诊已十分常见。这类病人一部分可以通过药物的帮助获得改善,一部分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方能摆脱困境。配合药物的心理疏导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针对这类病人的共性问题,如治疗依从性差,对诊断抑郁的“耻辱感”等原因造成的治疗不彻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许大妈今年61岁,因“频发房性早搏”住院,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早搏仍未消失,她仍诉发作性心慌、呼吸困境伴濒死感,后经医生多次个别交谈,了解到患者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很深,长期孤独焦虑,后经心理医生检查诊断为“焦虑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早搏是由于家庭不和造成焦虑所引起的,经心理疏导,加用抗焦虑药,早搏症状迅速缓解。

  家庭是老年人生活主要场所,甚至是唯一的场所,家庭不和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人进入老年后,与外界的接触少了,夫妻的矛盾可能发生升级,心理矛盾严重时可导致一些心身疾病。大家比较注意“病从口入”,但常常忽视“病自心生”,还里讲的“心”主要是指心理、情绪而言。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经常保持乐观的良好状态,人体就可以增强抗病能力,许多疾病就有可能被战胜或延缓发生。   老年人要保持良好心态,对个人得失要做到思想通、情绪平,遇事一定要“想得开”。平时注意培养业余爱好,使消极心态得以疏导。还要搞好家庭关系、多交几个知心朋友。这样做不仅能经常得到关怀和温暖,感受到生活中的欢乐,而且在遇到忧愁烦恼之际,使不良的情绪有个宣泄之处,不致郁闷成疾。 情绪、性格和溃疡病有关系吗?

  你一定观察到这种现象:对相同的社会生活事件及情境变化,有的人就受不了,甚至感到紧张,惶惶不可终日,而有的人则不并在乎。这与人的性格有关。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难免碰到挫折与不幸。有的人面对挫折坚韧不拔,从容应变,积极进取;有的人则悲观失望,精神崩溃,任意放纵消极情绪的滋长。久而久之,消极的情绪便会损害健康,引起一些疾病。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有其心理根源。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一样,都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十分重要的是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它和细菌、病毒、遗传、体质、免疫等生物学因素以及有害的理化因素一样,不仅能引起精神疾病,而且也能扰乱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致使躯体发生各种疾病。

  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相当复杂,其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也就是说性格、长期反复的消极情绪与溃疡病劝发生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医学心理学把溃疡病列为心身疾病。

  人在一定的内外界刺激作用下,伴随着情绪体验,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长期紧张不安、忧郁焦虑、沮丧恐惧的情绪,可引起胃酸持续性分泌增高,久之可导致溃疡病。祖国医学也认为,情志不舒,使肝气失调,产生肝郁气滞,致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胃失和降(指消化及吸收功能),最后发生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所谓“病从思虑而得”。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由于情绪改变而引起肝气郁结,实质上反映了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胃和十二指肠的分泌与运动功能,最后发生溃疡病。还有 情绪与头痛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

相关阅读